中国航发长春控制副总工程师刘丰明:加力燃烧 不知疲倦
2017-7-7 17:50:07 点击:
“要把我们落后的时间抢回来。”这是中国航发长春控制副总工程师刘丰明的口头禅。作为中国航发长春控制技术领军人物,54岁的刘丰明工作起来风风火火,只要认准的事就一头扎进去,弄不出个所以然来决不罢手。秉承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他先后荣获2014年吉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6年中国航发“能力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同事们说:“他就是一台大推力的航空发动机,而且一直在加力燃烧。”
一股韧劲 始终满怀热忱
在35年的职业生涯中,刘丰明信奉“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这两句成语,凭着这股韧劲,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工人、工艺员、热加工部主任、质量管理部部长、工具管理部部长、航空附件厂厂长到公司副总工程师,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伴随着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饱尝过煎熬和痛苦的考验,数度坎坷、数度辉煌,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热爱始终如一。
刘丰明在车间副主任岗位一干就是十年。为全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他在车间首推计件计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以计划为牵引,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女工突击队,扭转了局面,使单位各项工作面貌一新。尤其是企业破产重组期间,为使员工队伍稳定,他积极跑市场承揽加工任务,连续加班加点半年多为“斯贝”国产化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2000年,军品和民品分家,他带领员工对累计几十年的10余万套工艺装备进行清点确认,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搬迁,保证按时完成了军品任务。
2003年,刘丰明受命组建军品公司热加工部,当时人员只有15人,含铸造、锻造、冲压、橡胶塑料、焊接等专业,还承担多项军品生产任务,任务繁重可想而知。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率先开展了复合工种人才的培养,工作中自己既是领导也是计划员、调度员、操作者,哪里需要就冲到哪里。新成立的热加工部不论是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各项管理、还是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都是军品公司的典范。
2010年,刘丰明调任质量管理部部长,他从学习标准、学习产品工作原理入手,调整了各科室分工,明确了职责,先后完成了质量体系文件的换版并通过了审核,建立了年终质量奖励机制,充实了外场服务保障队伍,形成了年度外场走访培训的工作思路。他组织从社会招聘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员到检验岗位,提高了检验队伍的文化水平,质量管理部的整体工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3年,正值公司整体搬迁工作实施关键阶段,刘丰明调任航空附件厂厂长,根据公司年底前完成附件厂搬迁工作和搬迁过程中两地生产不影响任务完成的总体安排,他制定了附件厂搬迁方案,成立了设备搬迁组、库房搬迁组、工位器具办公设备搬迁组等临时兼职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都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和应急预案。期间,为使搬迁工作顺利完成,他同负责平面布局的人员连续奋战3个月,往返新区20余次,同时在各项管理上积极推进先进管理理念,成立了精益生产试点工段,开展了产品零件MES系统的试运行,圆满完成了重点型号的交付任务。
一种坚持 永远冲锋在前
同事们最敬佩刘丰明两个特殊技能,一是善于“开会”;二是出差路上工作也能有突破。作为副总工程师经常在不同地点召开不同项目评审和论证会,每个会都得参加,每个内容都得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事们觉得,他的大脑、腿脚和车轮一起“高速运转”,不像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先生”。每次出差,刘丰明一上火车或飞机就开始看资料,到达目的地就工作。一次出差开项目论证答辩会,同事在飞机上一觉醒来后,见刘丰明仍在看材料。经过数小时的“高空阅读”,他下飞机后很快就上了论证的演讲台。为了把评审或论证工作做得充足些,他都会提前“备课”,“茶不思、饭不想”已成为他迎接评审论证前独有的一种工作状态。领导和同事们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我们已经落后了,要赶不上人家,就得少睡觉,多工作。”
他最喜欢过年,不是因为热闹,而是因为有大块不受干扰的时间,可以潜入企业管理、机械加工、质量管理、工程技术的知识世界静心研读。近三年的春节,他读了相关理论文献近百十余篇。他摸到了技术和管理策略的“脉搏”,窗外的热闹喧嚣全然不睬,有时他在春节长假里还把同事们召集起来,讨论公司生产、质量、产品研发和条件建设方案与改进措施,把经过大量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资料当成新年礼物推荐给大家。
2016年8月,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成立,作为中国航发长春控制主管条件建设的副总工程师,刘丰明深感责任巨大、使命光荣。他以型号任务需求为牵引,以解决核心技术为突破口,以建立核心能力为目标,组织团队的专业人员梳理产品的关键技术;编制完成了公司重大专项项目建议书,并经过机关和咨询公司的评估,确认了公司发展与未来规划,实现了很多项目零的突破。为了推进阀类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他还主持梳理了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流程、完善了规章制度,积极组织项目前期的调研、方案评审及招投标工作,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制造能力。与此同时,他大胆启用刚进公司不久的年轻技术人员参与其中,给他们压担子。有人认为那还不定是猴年马月才能完成的事,急也没用,年轻人干不来。刘丰明却说:“怎么不急,我们要想在项目上有长远的思考,就得让年轻人站在前排,否则将来的主动权就不会握在我们手里。”在他的精心指导帮助下,这些年轻人在很短的时间就胜任了项目要求,完成了任务。如今,一批年轻人逐渐成了公司相关领域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成为中国航发长春控制创新驱动强有力的技术创新团队。
“刘总‘发动机’的推力太强劲了,把我们都带动起来了。”说起刘丰明,中国航发长春控制员工们的敬意溢于言表。
同事们说:“他就是一台大推力的航空发动机,而且一直在加力燃烧。”
一股韧劲 始终满怀热忱
在35年的职业生涯中,刘丰明信奉“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这两句成语,凭着这股韧劲,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工人、工艺员、热加工部主任、质量管理部部长、工具管理部部长、航空附件厂厂长到公司副总工程师,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伴随着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饱尝过煎熬和痛苦的考验,数度坎坷、数度辉煌,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热爱始终如一。
刘丰明在车间副主任岗位一干就是十年。为全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他在车间首推计件计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以计划为牵引,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女工突击队,扭转了局面,使单位各项工作面貌一新。尤其是企业破产重组期间,为使员工队伍稳定,他积极跑市场承揽加工任务,连续加班加点半年多为“斯贝”国产化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2000年,军品和民品分家,他带领员工对累计几十年的10余万套工艺装备进行清点确认,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搬迁,保证按时完成了军品任务。
2003年,刘丰明受命组建军品公司热加工部,当时人员只有15人,含铸造、锻造、冲压、橡胶塑料、焊接等专业,还承担多项军品生产任务,任务繁重可想而知。他没有被困难吓倒,率先开展了复合工种人才的培养,工作中自己既是领导也是计划员、调度员、操作者,哪里需要就冲到哪里。新成立的热加工部不论是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各项管理、还是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都是军品公司的典范。
2010年,刘丰明调任质量管理部部长,他从学习标准、学习产品工作原理入手,调整了各科室分工,明确了职责,先后完成了质量体系文件的换版并通过了审核,建立了年终质量奖励机制,充实了外场服务保障队伍,形成了年度外场走访培训的工作思路。他组织从社会招聘有文化、有技能的人员到检验岗位,提高了检验队伍的文化水平,质量管理部的整体工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013年,正值公司整体搬迁工作实施关键阶段,刘丰明调任航空附件厂厂长,根据公司年底前完成附件厂搬迁工作和搬迁过程中两地生产不影响任务完成的总体安排,他制定了附件厂搬迁方案,成立了设备搬迁组、库房搬迁组、工位器具办公设备搬迁组等临时兼职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都制定了具体行动方案和应急预案。期间,为使搬迁工作顺利完成,他同负责平面布局的人员连续奋战3个月,往返新区20余次,同时在各项管理上积极推进先进管理理念,成立了精益生产试点工段,开展了产品零件MES系统的试运行,圆满完成了重点型号的交付任务。
一种坚持 永远冲锋在前
同事们最敬佩刘丰明两个特殊技能,一是善于“开会”;二是出差路上工作也能有突破。作为副总工程师经常在不同地点召开不同项目评审和论证会,每个会都得参加,每个内容都得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事们觉得,他的大脑、腿脚和车轮一起“高速运转”,不像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先生”。每次出差,刘丰明一上火车或飞机就开始看资料,到达目的地就工作。一次出差开项目论证答辩会,同事在飞机上一觉醒来后,见刘丰明仍在看材料。经过数小时的“高空阅读”,他下飞机后很快就上了论证的演讲台。为了把评审或论证工作做得充足些,他都会提前“备课”,“茶不思、饭不想”已成为他迎接评审论证前独有的一种工作状态。领导和同事们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我们已经落后了,要赶不上人家,就得少睡觉,多工作。”
他最喜欢过年,不是因为热闹,而是因为有大块不受干扰的时间,可以潜入企业管理、机械加工、质量管理、工程技术的知识世界静心研读。近三年的春节,他读了相关理论文献近百十余篇。他摸到了技术和管理策略的“脉搏”,窗外的热闹喧嚣全然不睬,有时他在春节长假里还把同事们召集起来,讨论公司生产、质量、产品研发和条件建设方案与改进措施,把经过大量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资料当成新年礼物推荐给大家。
2016年8月,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成立,作为中国航发长春控制主管条件建设的副总工程师,刘丰明深感责任巨大、使命光荣。他以型号任务需求为牵引,以解决核心技术为突破口,以建立核心能力为目标,组织团队的专业人员梳理产品的关键技术;编制完成了公司重大专项项目建议书,并经过机关和咨询公司的评估,确认了公司发展与未来规划,实现了很多项目零的突破。为了推进阀类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他还主持梳理了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流程、完善了规章制度,积极组织项目前期的调研、方案评审及招投标工作,有效提升了公司的制造能力。与此同时,他大胆启用刚进公司不久的年轻技术人员参与其中,给他们压担子。有人认为那还不定是猴年马月才能完成的事,急也没用,年轻人干不来。刘丰明却说:“怎么不急,我们要想在项目上有长远的思考,就得让年轻人站在前排,否则将来的主动权就不会握在我们手里。”在他的精心指导帮助下,这些年轻人在很短的时间就胜任了项目要求,完成了任务。如今,一批年轻人逐渐成了公司相关领域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成为中国航发长春控制创新驱动强有力的技术创新团队。
“刘总‘发动机’的推力太强劲了,把我们都带动起来了。”说起刘丰明,中国航发长春控制员工们的敬意溢于言表。
- 上一篇:中国航发北京航科车间尹辉:数控成就精彩人生 2017/7/7
- 下一篇:上半年大跌14%的原油 下半年是否会迎来反弹? 2017/7/6